[bolt]追逐自己的尾巴是一種奢華的幸福

前陣子才埋怨十二月事情太多,上次進戲院居然是跟龍貓小黃看的「007量子危機」囧。禮拜四日文老師送來兒子的滿月油飯,為了配飯(?),課堂上默默看完「舞妓哈哈哈」。「本想說看一小時就好,結果很有趣就一直看下去了。」鶴岡老師如是說。而禮拜五幸運趕上七點的場次,進豪華欣賞3D版的「BOLT/雷霆戰狗」;就連週三陪小海燙頭髮都順便看了小電視上瓦昆菲尼克斯、約翰屈伏塔的「浴火英雄」啊。一週連趕三部,是上天聽到了我的心聲嗎?XD


台灣應該也來拍一部消防勇士的電影啊
Continue reading

[CHANGE]我多麼羨慕你,有這麼好的總理


一直覺得片尾朝倉的背影照片根本就是學賭神的……


就在剛剛,終於看完了木村拓哉的「CHANGE」。

簡單的感想就是,還真是好看呢。
雖然說是政治劇,看起來卻非常順暢好入口。
用家庭喜劇沖淡主軸的生冷(每次看到那超快速連環吐槽都狂笑不止)
而且也適度推進政治情勢、陰謀與愛情(非常不明顯,但比起「HERO」好多了)多線布局。
結構精準,亦莊亦諧,福田靖的劇本真是太傑出了。

.
Continue reading

[007]不,不只是一個量子的差別

james-bond-007-quantum-of-solace-i6695封面與內容不符


看這部電影之前,或許我們得像M質問龐德那樣捫心:
「(詹姆斯,)你究竟想要什麼?」

但,如果你會進戲院觀賞「007:量子危機」,勢必是喜歡前作「皇家夜總會」的吧?
既然已經看過丹尼爾克雷格那像是野獸一樣的破格龐德,
就該理解到:那個光鮮亮麗的情報員已經不會回來了。
是的,「Quantum of Solace/量子危機」絕對不是一部正常的007電影。

.
Continue reading

[involuntarily]魏德聖與死亡重金屬

「海角七號」破億了。

在媒體頻頻追逐於范逸臣何時要兌現下,今天的新聞中魏導演悄悄說出了真心話:


(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他心中一直有著「賽德克巴萊」這個大夢,想要證明台灣也可以拍出磅礡的史詩電影;無奈資金籌措失利,他只好轉而拍一齣小品的音樂電影。他還是很帶種,將兩個多小時的「海角七號」塞得滿滿滿;然而這終究不是「賽德克巴萊」。

結果「海角」大賣。大熱賣。賣到破億。

這下糗了。

根岸崇一是一個喜愛療癒系音樂的鄉下男孩,他一直希望能以他溫柔的歌聲感動東京的聽眾。可惜天不從人願,他為了溫飽,只好塗上濃粧、裝上假髮盔甲,化身為名叫「克勞薩二世」的惡魔歌手,在台上演唱充滿暴力、血腥、污穢字詞的死亡重金屬。

結果大受歡迎。信眾以倍數增加。不但出了單曲,還馴服了前來挑戰的美國重金屬帝王,成為新一代的樂壇傳奇。

這下糗了。

「黃靖倫老師,請用一句成語形容一下此刻的情況。」

『嗯……騎虎難下?』

Continue reading

不藏拙的勇氣--關於「海角七號」與「囧男孩」

說來慚愧,早在上映之前超過一個月我就看過了這兩部片,卻始終寫不出心得。
當然原因有很多,最顯而易見的是在它們之前我還欠著「黑暗騎士」的文章;
好不容易寫完了TDK,又突然陷入了月末趕稿壓力。
然後我發現,在過了一個月之後,我對這兩部片有著截然不同的觀感。

一個月前我對「海角七號」、「囧男孩」的感覺是這樣的:
「海角七號」:非常好笑但太長了。同時節奏上有著說不出來的古怪。
「囧男孩」:二號很好笑。但片段式的劇情不易投入,結尾完全不得我心。
尤其「囧」片看完當下還得到我「很好看,很難賣」的狠毒預言。

我喜歡「國士無雙」。因為它夠膚淺。不用怕在這片子裡看到現實不可解的痛苦,只管被它娛樂。
我也很希望「海角七號」、「囧男孩」能夠剪去枝節,精簡為九十分鐘的純商業電影。
因為,這兩部片最好看、最好笑的地方在哪裡?
我敢保證是茂伯一句接一句的髒話,以及二號跟阿罵之間的祖孫罵街。

台灣電影最強的優勢,就是演員明明是在罵髒話卻能把全場觀眾逗得樂呵呵;
這是來自我們成長過程的根深蒂固的共鳴。
然而台灣電影的原罪,則是不管電影是何種類型,總忍不住要說點國仇家恨、社會問題。
好像不發表一些社論高見就很丟臉似的。

所以我喜歡「國士無雙」。
我相信也沒有一個美國觀眾在進場看「美國派」時,會去思考他媽的加州青少年性犯罪率有多高。
更何況,捨去太過「藝術」取向的部份,我才敢向已將「國片」視為「看不懂的電影」的朋友推薦啊。
(片長縮減了還有利於戲院一天多放幾場咧。)

嗯,這些都是一個月前的思考紀錄。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