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功夫的美國少年,透過神秘唐人街老頭賣的DVD一窺功夫世界,最後甚至跳進了神秘的東方國度。這神似「小子難纏」的結構,也是在「魔戒」誕生之前,奇幻小說的制式寫法。最有名的「納尼亞傳奇」就是敘述四名小孩進入納尼亞王國,猶如活佛重生一般不斷拯救王國危機。這些墜入奇幻國度的主角,便是提供讀者/觀眾一個從己身連結到那瑰麗異世界的鏈結。
因此不難發現,以美國少年做為主角的「功夫之王」,就是針對美國觀眾所拍攝的。
熱愛功夫的美國少年,透過神秘唐人街老頭賣的DVD一窺功夫世界,最後甚至跳進了神秘的東方國度。這神似「小子難纏」的結構,也是在「魔戒」誕生之前,奇幻小說的制式寫法。最有名的「納尼亞傳奇」就是敘述四名小孩進入納尼亞王國,猶如活佛重生一般不斷拯救王國危機。這些墜入奇幻國度的主角,便是提供讀者/觀眾一個從己身連結到那瑰麗異世界的鏈結。
因此不難發現,以美國少年做為主角的「功夫之王」,就是針對美國觀眾所拍攝的。
我不只一次表示我對「無雙」系列的喜愛。
如果你沒有玩過這套遊戲,「無雙」最粗淺的定義是單槍匹馬,橫掃千軍。
如果你天天逛巴哈,自然會知道這本賺、猛將賺帝王賺一直出的「無雙」,乃萬惡暗榮手上的騙錢招牌。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無雙」系列的成功。它保留了「三國」中非凡的武將魅力與暢快的戰場體驗,
緊握核心價值然後大肆揮灑,成就了一套優秀的遊戲,一套成功的娛樂。
「三國之見龍卸甲」正與「無雙」有異曲同工之妙。
最傑出的地方,自然是從「三國」這麼大的東西,僅僅擷取「鳳鳴山之役」出來作為主軸。
再以趙子龍的一生為幹,佐以羅平安的旁白,切出三國史詩中一個漂亮俐落的角度。
Continue reading
嘿,有時候這世界真的很莫名其妙。
就拿那個「ONCE」來說吧。街頭賣唱的男人遇上移民過來的女孩,一個被甩一個老公不在身旁,孤單的心因為音樂而有了交集,但是他們沒有牽住彼此的手,沒有像「愛在黎明破曉時」那樣在曙光之前野地交合認定對方。他們甚至不是兩條交叉線,只是在曲折又無趣的人生路上稍微走得近了一點,僅僅靠近了一瞬,然後再也不相逢。
在那一瞬他們肯定是相愛的。然而只要稍稍拉開距離人便會膽怯到連自己的心也不相信,於是拒絕可能會有的美好,走回舊路卻從此難忘那個分岔路口。這電影很窮,佈景是演員或導演的家,沒錢打光只好屈就自然光線。卻陰錯陽差構成了極真實的彷彿紀錄片一般的粗糙質感。
這也是一部音樂電影。如果要說是60分鐘的MV加上20分鐘的串場劇情也行。聽低調沈痛的樂曲,看拙劣樸實的對話,然後看情愫在兩人之間淡淡滋生又淡淡死去。多麼真實、怯懦又莫名其妙。
再說說那個「巴黎二日情」吧。
堅信「搞到酒就能搞到妞」的嘴砲王SETH(處男)與乖乖仔EVAN(處男),卻為此經歷了整晚的荒謬瘋狂。
就像「Knocked Up/好孕臨門」表面是性喜劇,卻用力傳達了男人對婚姻、生兒育女的恐懼那樣,
「SUPERBAD」將「美國派」的架構拉散,塞進SETH的連篇謬談,沖淡了「性」,
只保留少男探索身體、探索友誼、探索大人的一切污穢的那種懵懂。
Continue reading
電腦掛掉的夜晚,只有以測試新螢幕作樂。
前晚隨手一翻,找出了「Collateral/落日殺神」來看。
如果要排出此生最愛的電影,「落日殺神」絕對名列前茅。
但是太喜歡的東西就是這樣的,幾乎無法去解釋它哪裡好。
只能說我喜歡那個夜晚,那隻土狼,
傑米福克斯理得極平整的短髮,湯姆克魯斯勁道十足的開槍甫士。
還有甘心讓我買下六百多塊進口版原聲帶,那打中我心坎的配樂。
某些時刻總會莫名討厭起陌生人。
吃飯看到要併桌轉頭就走,即使公車上只剩這個位子也別想坐在我左右,
還有一直到電梯裡的人都走光了,只剩自己獨處時才能長長呼出的那一口氣。
然後不由得想起,要是這世上只剩下自己該有多好。
那就好像把自己的小房間無限擴充一般,這座城市是你的遊樂場。
可以每天換一台跑車來飆,可以站在機翼上打高爾夫球。
陽光燦爛,空氣清新,超級安靜。就像是沒有天使的天堂。
這一人獨處的天堂。
然後入夜了。
巨大的寂寞感伴隨著異變者的嚎吼襲來,儘管你關上了窗還加上了防彈的鋼板。
但鋼板是擋不住黑暗的。它只會形成更多如地獄般的黑暗。
這孤身一人的地獄。
「I Am Legend/我是傳奇」用日夜交替,展現了孤單的美味與苦澀。
Continue reading
好好味但只剩六包的三合一即溶沖泡鴛鴦fromHK!沖出香港好未來!
(好啦,這下子銀魂化了)
(或者說是小潛化?XD)
(某人創業的命名首選曾經是「三合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場,「髮膠明星夢」
大家好我們是大小愛吃!
用古早的60年代與古早的歌舞體裁,包裝同樣古早的正面價值觀。
動感金曲連發幾乎叫人喘不過氣;
不過也拜此所賜,看完之後心中蓬勃的正向能量一時竟沛然而不可禦。
畢竟處在一個「從蕭淑慎的墨鏡下看得出她驚惶的眼神」、「先抱一抱再來看你能不能過關」充斥的台灣,
能夠保有一時三刻這樣單純的樂觀就值得我感恩(合十)了。
然而在十多個小時後稍微沈澱後再行審視,「髮膠」殘留的氣息叫人遺憾地稀薄。
當然歡樂無比的觀影過程非常值得稱頌—-我是說,誰會挑剔一塊甜度剛好的草莓蛋糕呢?
只是,要是,若是除了約翰屈伏塔的變裝,與蜜雪兒菲佛驚鴻兩瞥的尖銳外,
「髮膠明星夢」還能再多一點點……就好了。
但亞曼達拜恩斯依舊是個超級可愛的花瓶!
「是那裡訓練你的?特種部隊?CIA?FBI?」電影中壞蛋隔牆問著男主角。
「是『吳宇森槍神訓練班』。」我當時真想替他回答。
—
但是在進入日新2廳之前,稍微把時間軸拉回來一些。
兩年前,我在夜半的衛視西片台看了導演在2000年的作品:100 Girls/百個女生,一個男生。
(台灣翻美國派之「葷」禮)
(爛透了)
故事敘述一名大學男生,機緣巧合在電梯中與神秘女郎一夜春宵後,決心潛入女子宿舍找出佳人。
線索僅有一件丁字褲,因為不是玻璃鞋不能讓每個人試穿,
他只好利用代理管理員或是反串的機會去接近每一個人,探聽她們的底細。
最後高潮居然是對著整個宿舍告白!然後一百個女生一起愛上他哈哈哈。很笨也很可愛。
有性愛,有校花,有怪咖,有角頭,YA校園喜劇基本元素一應俱全。
可「100 Girls」不是用下體思考,而是展現了一段一段帶點小聰明的俏皮對話。
我最愛的一段是男主角面對太過親切的青梅竹馬,心想:「有時候我就是不想讓人靠近。」
青梅竹馬臉就硬生生貼上一面透明結界這樣XD
(後來他解除心防,一樣具現化為拿下了透明頭盔XDDDD)
導演兼編劇麥可戴維斯/Michael Davis一手打造這部古靈精怪的囉唆小品,我很喜歡。
因此縱使本週「史密斯先生」已經連像樣的廳都排不上。我還是很有信心地買票進了戲院。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