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米羅進化論--活屍日記

老實說,我沒想到導演會拍得這麼好。

不論是1968的「Night of the Living Dead/活死人之夜」,還是2008的「Diary of the Dead/活屍日記」,故事都始於死人突然復活為殭屍,將平靜的世界化為恐怖煉獄。殭屍電影靠著這百試不爽的梗幹,在40年間經歷了火熱發展的創始期、一度銷聲匿跡、近年來又藉著許多翻拍、致敬作品,聲勢再次看漲。

殭屍片開河先鋒:George A. Romero/喬治 A. 羅米羅導演在「活死人之夜」後接連拍攝了「Dawn of the Dead/活人生吃」與「Day of the Dead/生人末日」,這從黑夜、黎明到白晝的「殭屍三部曲」奠下了殭屍片的王道。之後睽違了整整廿年,羅米羅才於2005交出了後傳:「Land of the Dead/活屍禁區」,延續他在「生人末日」中埋下的種子,繼續論述殭屍成為全新物種之可能。

事隔「僅僅」三年,羅米羅又再次推出掛著招牌的作品:「活屍日記」。這次他捨棄了殭屍進化的主題,改以第一人稱拍攝,看起來是要藉著強迫性視點提昇感官上的刺激。他也的確做到了。「活屍日記」是羅米羅作品中最驚悚的一部。然而看完了影片,這才發現本片竟還是羅米羅批判力道最精準、最擲地有聲的一部傑作。
Continue reading

小子難纏+西遊記+魔戒=功夫之王

熱愛功夫的美國少年,透過神秘唐人街老頭賣的DVD一窺功夫世界,最後甚至跳進了神秘的東方國度。這神似「小子難纏」的結構,也是在「魔戒」誕生之前,奇幻小說的制式寫法。最有名的「納尼亞傳奇」就是敘述四名小孩進入納尼亞王國,猶如活佛重生一般不斷拯救王國危機。這些墜入奇幻國度的主角,便是提供讀者/觀眾一個從己身連結到那瑰麗異世界的鏈結。

因此不難發現,以美國少年做為主角的「功夫之王」,就是針對美國觀眾所拍攝的。

Continue reading

[FAMITSU]最棒的兒子,最棒的老爸

就像是電影看久了會開始注意導演、編劇或製片人,遊戲玩多了,自然也關切起作品背後的工作人員。適逢開始定期購買台版「電玩通」週刊,每期書末固定的「濱村通信」由雜誌社社長:濱村弘一執筆,憑其多年經驗,從其權威地位,深入淺出剖析日本業界及至全球遊戲趨勢的大小現象。對剛開始要探索遊戲業界的我來說,真像是量身打造的入門指南一般揪感心。

我上一次提及「濱村通信」單元是在遊戲回顧文裡頭。當時對該專欄的內容走向頗有微詞XD「濱村通信」的議題大概可以分為大中小三個取向:大是宏觀探討遊戲界的發展風向與經濟面的論述,小是從單一作品或是創作者出發,講其願景及期許。或許是「電玩通」身為日本市場僅有的多平台遊戲雜誌,在誰都得討好的前提下,常會出現一些立場搖擺發言客套,甚至予人抱廠商大腿之感的文章。

幸好在這些日益增多的馬屁文之間,還有著中間路線的清流,那就是濱村談及自身的遊戲經歷。其中份量最多的,應該要算是他紀錄兒子從三歲接觸遊戲以來,至今接近十年的點點滴滴。在這些小故事裡頭,濱村卸下遊戲觀察者的身份,以一個有子初長成的親バカ=笨蛋老爸的觀點,一邊吐槽,一邊感動於兒子從遊戲之中得到的珍貴體驗。

幸好,由「濱村通信」專欄集結成書的單行版也是以這個部份為主題,收錄了34篇專欄文章,更命名為「讓孩子們盡情地玩遊戲吧:陪伴我12歲兒子成長的遊戲們」。


Continue reading

精彩的改編,精彩的娛樂--三國之見龍卸甲

我不只一次表示我對「無雙」系列的
如果你沒有玩過這套遊戲,「無雙」最粗淺的定義是單槍匹馬,橫掃千軍
如果你天天逛巴哈,自然會知道這本賺、猛將賺帝王賺一直出的「無雙」,乃萬惡暗榮手上的騙錢招牌。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無雙」系列的成功。它保留了「三國」中非凡的武將魅力與暢快的戰場體驗,
緊握核心價值然後大肆揮灑,成就了一套優秀的遊戲,一套成功的娛樂。

「三國之見龍卸甲」正與「無雙」有異曲同工之妙。
最傑出的地方,自然是從「三國」這麼大的東西,僅僅擷取「鳳鳴山之役」出來作為主軸。
再以趙子龍的一生為幹,佐以羅平安的旁白,切出三國史詩中一個漂亮俐落的角度。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