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o]吃小室哲哉的喜酒
對於年近三十才逐漸意識到所謂「成熟」是怎麼一回事的我而言,吃喜酒一向是大事。尤其是朋友喜宴。交付禮金、入席寒暄、上菜吃菜、敬酒拍照……這套流程終於輪到自己親身搬演,就好像總有一天,要自己準備三牲蔬果跟金紙來跑初一十五的祭拜流程那樣。而心智幼稚的人總不擅長應付傳統且盛大的社交場面,只敢在座位竊竊私語,我卻連手也不敢伸出來,與正僵硬走在浮出地面的發光步道上的朋友擊掌助威。
婚禮是人生大事,現場雙方親屬坐滿快七十桌,穿不慣的全套西裝再加上那條噢、光看就很致命的發光步道,換我站在上面,不僵硬才怪。朋友很緊張,不見他自信的狂言風格,左看右看都是一位正常青年;而在座諸位平日聚會往往連聊三四小時絕無滯礙,當天話題卻斷斷續續,感覺很怪。忽然,有種闖入尋常人家喜宴的心虛。(畢竟我們這桌的名牌寫著「網友桌」啊)
也許是因為朋友間的話題鮮少論及現實生活吧。以至於一旦抽離網路環境,坐在喜宴會場我忍不住想:連對方成長背景、家庭環境都一無所知的自己,究竟算不算真的朋友?
幸好,我清楚記得那晚電影後一起在機車旁聊到欲罷不能的痛快。我們總以互相攻訐做為相處準則,又期待對方出更賤的招來折辱自己。他總埋怨我消費他的名號,殊不知這是我用心良苦的激將法:「他媽的大師兄這個小草莓!」他在電腦前這樣罵完,(應該)才有動力繼續面對加班啊。
還有些事情不言自明,好比說即使總在鬥誰的嘴比較臭,但我明白這傢伙骨子裡也是個好學生、好孩子。那些長子/獨子無法逃避的、男人終究要放棄的、即使我們從沒有聊過的……唉,原諒我不停使用代名詞。這個年紀看到同伴先一步踏進下個領域,心裡確實會有很多雞毛蒜皮。
俗話說得好:嘴巴說不要,身體倒挺老實的。縱使我因為婚宴現場的抽離感質疑起友情的定義;但當他牽起新娘的手,頭也不回地走向大道彼端,他媽的雞皮疙瘩差一點攻陷了我的眼眶。欸,在這裡哭出來豈不太遜了嗎?我一邊努力回想朋友的下流發言平復情緒,邊暗自希望有朝一日當我站在那裡時,背影能同他一樣寬闊。
恭喜。(請原諒我無法以更豐富的詞彙獻上我的祝福)
Continue reading
[hurt]捐血記
兩個月前捐血時大概間隔太久了緊張得心兒怦怦跳,況且今晚還是頭一次捐500cc,我一躺上捐血床立時收斂心神,還拿出塔兔分散注意力。不料弄巧成拙,車上冷氣低溫令血流遲緩,護士幾度過來關切拍弄,又拿顆皮球命我用力捏,始終沒有改善。
以前就是這麼慢嗎?她問。
沒有咧,今天第一次被嫌棄。
護士小姐又端詳一會,最後露出理解的表情,說(也許還先很輕地嘖了一聲):
「太細了。」
(完)
--
當然是血管啊,不然咧?
Continue reading
[coincidence]滑不溜丟的一天
上了公車才沒多久,手機響起,是壞消息。
對頭那人道歉還算有誠意,奈何是個放鳥累犯,眼見妥善計畫活生生壞滅我口氣怎麼也好不起來。
掛掉電話離開捷運,公司同事訝道哇今天也太早來了吧,待會有約會嗎?
真準,可惜跟不上變化。我笑笑說不然我去逛一逛再來好了。這時另一個同事湊將過來。
「800日幣。」她說,然後遞給我滿手小方盒。「800日幣。」又說一次。
CAMEL mini size*5 colors(東京限定)
.
Continue reading
[wake up]能夠早上工作誰想熬夜之老母不要再念我了啊啊
(懷念一下標題爛梗風)
從巴布連到米果的文章,又連到日本雅虎2009年製作的晨型人特集。
我從今年初起作息一直調不回來,每晚仿似大盜竊取自己的時間,惡性循環至今啊。
好不容易趁著南下一趟稍稍調回點時差,現下也把前述特集裡有用的建議草譯留存。
就當是警惕自己:
就寢3小時前~起床後1小時裡藏著早起的秘訣!
讓你成功轉型「晨型人」的10個步驟!
.
[OK]諸事大吉
今天搞定了很多事情。整個人煥然一新之際路過牙醫,無人候診。
我:「哇,我不知道多久前就該洗牙一直沒來。」
海:「我也想起來有顆牙該補未補。」
我:「可惜最近太忙,沒空。」
海:「(鼻孔噴氣)啊現在不就有空?」
我:「走啊!」
海:「走啊!!!」
然後幼稚的兩人就去看牙了XD
雖然被噴了滿臉自己的口水很不好受,但醫生聽到我近一年來乖乖使用牙線立刻說:
「很好啊。你牙齒質還不錯,這樣可以用比較久喔。」
媽呀,一口亂牙如我從小到大第一次被牙醫稱讚耶!!!
太歡樂了。連Eason都來助陣,即使晚上冷風颼颼依舊雀躍無比。
EASON’S MOVING ON STAGE 1 演唱會DVD3枚組。全新未拆NT300
(背景是西田麻衣)
—
果然有時候還是要逛一下格子趣的啊~~~~(扭)
Continue reading
[madness]2009/12/11梵谷展補遺
在電視上看到歷史博物館梵谷展的廣告,剩不到半個月就要結束了。赫然想起打12月開展第一天就去看,遲遲未有紀錄,趁最後一波機會回憶一下。
經過上一次米勒展的痛苦排隊經驗,這一次梵谷展我們和歷史博物館都學乖了,館方利用分為一日三場次的預售票分散人潮,我們則是早早就訂了第一天週五下午的票。既然要看,還是早看為妙。本次展場囊括一二樓,進場路線一開始就會把人領到二樓去再一路向下瀏覽,像家樂福那樣。館內人依舊不少,但比起瘋狂的米勒已經好很多。
我不是很擅長看畫展,唯一懂的就是記下各畫作年代順序,然後想像這一幅如何影響那一幅。梵谷展大約是我參訪的頭一個單一畫家展覽,而且正按照我喜歡的形式:照年份陳列梵谷的畫(大概也是理所當然,因為這人的畫家生涯就只有1880~1890十年爾爾)。本展名曰「燃燒的靈魂」,其實我很討厭公關稿或是介紹文宣屢屢用上「靈魂」啦「光輝」啦等字,覺得俗氣,俟看了展覽才發現真的可以從這些逐年排列畫作中看見梵谷的偏執、狂熱與昇華啊–如果這些足以稱為他的靈魂。
十年間作畫數百數千,進步是必然的,然而梵谷作品進化速度也太可怕了!最初埃頓時期拙劣模仿米勒,硬是把線條、形狀給「刻」在畫紙上;僅僅一年後的海牙時期作品明顯進步,首度創作油畫即教我眼睛一亮,此時也開始試圖在畫中描述人物情感。
又過兩年努南時期涵蓋二樓至一樓展區,先前總描繪對象全身的梵谷將鏡頭拉近,特寫人物欲言又止的臉;1886年他在巴黎接觸到印象派,畫面一下子明亮起來,油彩堆疊間洋溢快樂氣息,這裡出現了一小幅極為精緻難忘的梵谷自畫像。來到1888年的阿爾,他開始在風景畫中使用著名彎曲筆劃,人物縮得極小,呈現的情感卻比從前都濃烈。1890年,他死在自己手上。
梵谷已是個被濫用的象徵,幾幅知名作品一翻再翻,令人錯以為梵谷的畫不過是扭曲版IKEA套房。本展未借到那些「名作」是好事,畢竟前次我盯著兩幅世界名畫許久,尚不及這一次震撼呢。光走一趟展場即能感受這荷蘭佬窮盡十年光陰,簡直像要把自己從軟管裡擠出來塗抹在畫布上那樣壓榨、逼迫出畫人、畫情、畫己而至最後畫景亦能動人的功力。那是生命中只剩如此出口的極度孤獨,而我從頭至尾目睹了一切。
看完最後一區我又回到自畫像前,這時人已沒那麼多,得以貼近去看那小小畫框中,文生梵谷用春天般色彩砌出自己的臉,還有晶亮的充滿希望的眼眸。真的一點都不像四年後會結束生命的人啊。總之,我認為是值得一訪的展。展期只到3/28,敬請把握。
Continue reading
[self]只剩下自己了/至少你還有自己

[極短]鬩牆
他虛弱地跌進胡同裡,月光斜斜打進來,只見得淡櫻色的衣衫處處汙黑,最大一片染在胸前。
想起身繼續逃,一使勁牽動傷口,無法抑止地劇咳起來。地上滿是枯葉與乾裂的花瓣。
皮膚感受到一絲暖意,他卻大驚失色,顧不得疼拔身一躍剛踏上屋簷,「太遲了。」背後熱浪襲來。
若是從前,這由他傳承予來者的一掌絕算不上威脅,儘管將那火勁導入體內,至多流幾滴汗吧。
但現在不是從前。
避無可避。電光石火間他身子一沉,勢若神木砸穿屋瓦,遁開致命一擊。
還未著地,窗外殺機又起,潑辣巨響整扇窗化作碎片與惡寒風暴席捲而至,他急彈指連環卸去所有銳利,
卻避不開最要命的一拳。骨頭碎裂聲中,半身被冰霜包覆的他如斷線風箏倒下了。
視線已模糊。他只看見朦朦朧朧兩個身影,一團紅,一團白。
單憑室內相互激盪的冰火氣勁,他很清楚眼前是昔日的老兄弟,要來取他性命。
「奇怪,他居然很平靜。」紅髮漢子道。「大概知道自己死期不遠了吧。」白衣人說。
「呵,比起來還是老三有趣點,最後的哭喊可真叫人難忘。」漢子笑道。
聞及另一個兄弟亦慘遭毒手,他瞬間扭曲了臉,不過痛苦並沒持續太久。
豪光乍現,然後一切都平靜下來。
屋外。一個穿得太過單薄的路人抱著身子急急走過,忍不住啐道:
「媽的。都三月了春天是死去哪了?」還打了個噴嚏。
Continue reading
[翻譯]「福爾摩斯」日本BRUTUS雜誌短訪
訪談原文出自BRUTUS 3/15號(2010)。「福爾摩斯」最近正要在日本上映,
特別請到導演蓋瑞奇(下稱G)、主演小勞勃道尼(下稱R)、裘德洛(下稱J)進行單頁小份量專訪:
「肉體派的福爾摩斯&華生?!蓋瑞奇導演的新詮釋。」–鬼才導演以奇想動作大戲重返銀幕!
藉由天才推理能力和豐富知識解決警方束手無策事件的,正是世界級名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以亞瑟柯南道爾經典小說系列為題材的電影「福爾摩斯」現正於美國、歐洲好評上映中。導演蓋瑞奇以現代觀點重新詮釋,讓偵探故事進化為動作大戲,再加上主演的小勞勃道尼、裘德洛,現在就請他們來談談電影的可看之處。
G:我是從小就看福爾摩斯小說長大的啦,不知道你們兩個……
R:小時候有看,幾歲不記得了。
J:剛開始演戲時參與過一集Jeremy Brett/傑瑞米布雷特的福爾摩斯影集,算直接遇到本人吧。
(注:The Case-Book of Sherlock Holmes/夏洛克福爾摩斯新探案,1991)
G:我一直認為福爾摩斯與華生是地位對等的夥伴,類似「虎豹小霸王」布屈與日舞那樣,要是沿用傳統的蠢華生本片也甭拍了。然後選小裘演華生純粹是因為帥(笑)。因為這次的華生比較火爆,英國媒體還直接叫他HOTSON耶。
(事實上兩人在接受BBC專訪時勞勃也這樣叫他:P)
J:華生一般是找五十歲上下、身材壯碩的演員擔任對吧(笑)。其實原作華生只有三十多歲,加上我輕了約20公斤,外貌上比較佔便宜啦。
G:這樣對大家的眼睛也好啊(笑)。
R:我比較慘。被COLDPLAY主唱那個瘋狂書迷威脅說「你看過胖子演福爾摩斯嗎」壓力超大的,甜甜圈都戒了。
G:不會啦,你這幾年練詠春肉體線條維持得很棒。能具體表現出我的概念都要感謝你啊。
R:地下拳賽那一幕燈光從我頭頂打下來,肌肉顯得更雄偉,也更接近導演心中福爾摩斯的形象。是說導演你真的很有種耶。
J:雖然書迷都知道福爾摩斯是拳擊高手,但是敢想像成這麼囂張的只有導演吧。
R:那場戲用超高速攝影機拍,動作半點不能作假,光一滴汗都會被拍得清清楚楚,我與交手的動作演員不知練習了多少次啊。有幾個鏡頭實在拍不好,只好拜託導演稍微修改一下。
G:我自己學了很久的柔術,這恰好也是福爾摩斯所擅長Baritsu/巴流術的原型。設計的打鬥場面也許有點誇張,不過這才算忠於原著喔。
J:打戲完全是照著導演賁張想像在走的。原作雖沒寫過華生出手,對在阿富汗打過仗的他來說近身格鬥易如反掌吧。我個人是打得很開心啦。
G:我來解說另一個角色吧。勞勃確實有一種天才般的氣質,怎麼想都是他最適合演福爾摩斯。
R:啊你不是跟我說福爾摩斯自大自戀又燥鬱症嗎?
G:這樣人家才覺得他深不可測啊(笑)。
R:挑戰離奇事件時福爾摩斯會激發出超乎常人的能量,但對其他事情則一點興趣也沒有,實在不算是個正常的大人啊。
J:幸好有華生彌補他的缺點,兩人之間真的是密不可分。勞勃與我在現場也常交換意見或偷偷較勁來增加彼此角色的性格深度,我想銀幕上應該能明顯看出這種化學效應。
R:平常「化學效應」是用來形容愛情故事裡的男女主角啦,不過片中也能看到與眾不同的「愛之物語」唷。
G:所以說本片可看之處除了動作打戲,就是勞勃、小裘之間的化學效應啦。
—
這什麼結論!!!XD
兩位可以認真一點嗎?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