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ness]2009/12/11梵谷展補遺

   在電視上看到歷史博物館梵谷展的廣告,剩不到半個月就要結束了。赫然想起打12月開展第一天就去看,遲遲未有紀錄,趁最後一波機會回憶一下。

   經過上一次米勒展的痛苦排隊經驗,這一次梵谷展我們和歷史博物館都學乖了,館方利用分為一日三場次的預售票分散人潮,我們則是早早就訂了第一天週五下午的票。既然要看,還是早看為妙。本次展場囊括一二樓,進場路線一開始就會把人領到二樓去再一路向下瀏覽,像家樂福那樣。館內人依舊不少,但比起瘋狂的米勒已經好很多。

   我不是很擅長看畫展,唯一懂的就是記下各畫作年代順序,然後想像這一幅如何影響那一幅。梵谷展大約是我參訪的頭一個單一畫家展覽,而且正按照我喜歡的形式:照年份陳列梵谷的畫(大概也是理所當然,因為這人的畫家生涯就只有1880~1890十年爾爾)。本展名曰「燃燒的靈魂」,其實我很討厭公關稿或是介紹文宣屢屢用上「靈魂」啦「光輝」啦等字,覺得俗氣,俟看了展覽才發現真的可以從這些逐年排列畫作中看見梵谷的偏執、狂熱與昇華啊–如果這些足以稱為他的靈魂。

   十年間作畫數百數千,進步是必然的,然而梵谷作品進化速度也太可怕了!最初埃頓時期拙劣模仿米勒,硬是把線條、形狀給「刻」在畫紙上;僅僅一年後的海牙時期作品明顯進步,首度創作油畫即教我眼睛一亮,此時也開始試圖在畫中描述人物情感。

   又過兩年努南時期涵蓋二樓至一樓展區,先前總描繪對象全身的梵谷將鏡頭拉近,特寫人物欲言又止的臉;1886年他在巴黎接觸到印象派,畫面一下子明亮起來,油彩堆疊間洋溢快樂氣息,這裡出現了一小幅極為精緻難忘的梵谷自畫像。來到1888年的阿爾,他開始在風景畫中使用著名彎曲筆劃,人物縮得極小,呈現的情感卻比從前都濃烈。1890年,他死在自己手上。

   梵谷已是個被濫用的象徵,幾幅知名作品一翻再翻,令人錯以為梵谷的畫不過是扭曲版IKEA套房。本展未借到那些「名作」是好事,畢竟前次我盯著兩幅世界名畫許久,尚不及這一次震撼呢。光走一趟展場即能感受這荷蘭佬窮盡十年光陰,簡直像要把自己從軟管裡擠出來塗抹在畫布上那樣壓榨、逼迫出畫人、畫情、畫己而至最後畫景亦能動人的功力。那是生命中只剩如此出口的極度孤獨,而我從頭至尾目睹了一切。

   看完最後一區我又回到自畫像前,這時人已沒那麼多,得以貼近去看那小小畫框中,文生梵谷用春天般色彩砌出自己的臉,還有晶亮的充滿希望的眼眸。真的一點都不像四年後會結束生命的人啊。總之,我認為是值得一訪的展。展期只到3/28,敬請把握。

9 Comments

Say Some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