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 movie:「台北星期天」&「乘著光影旅行」

   很奇妙耶,以外國人作主角,即使背景是熟悉的台北市看起來也像外國片。

   每當看到國外拍攝的節目、電影以台灣或台北為主題我總特別感興趣,迫切想從異國鏡頭的角度看看家鄉另一面,從中誕生出奇異的既視感。這是看「台北星期天」的一個主因,另一個原因,則是它那則剪輯得當、極為輕快歡愉的預告。不過看到許多評論都將本片與羅曼波蘭斯基早年短片「兩個男人與衣櫃」串在一起,自然預料到這並不一定是我所預料的瘋狂喜劇。

   果然,這確實是一部喜劇,但它是一部帶點文藝腔的悲喜劇,不管原住民或異鄉客,整個城市的人都不快樂,為了苦中作樂而引發的一連串荒謬笑點不算密集,有時施力太淺有時又斧鑿太深,不過整體上還是令我愉快的。只是跟「葉問2」一樣,「台北星期天」達到了喜劇片的本分,但片中與自身太過貼近的無解難題像鬼影一樣糾纏不清,越到後來我越無法輕鬆看待本片,甚至反射回想起我曾送了幾發冷眼給路旁高聲嬉鬧的外勞……咳、移工。

   而,即使「台北星期天」不適切地激發我的罪惡感,也並非一部會讓人笑到翻肚的爆彈喜劇,我依舊推薦這部電影。至少所有在台北居住工作、享樂受苦的人,應該都能從片中得到共鳴。我唯一的抱怨是,多麼希望本片能夠結束在那段趨於奇幻、擺脫一切的河上謳歌啊……

   片名「乘著光影旅行」被我拆成三個部份。「光影」自然是主角李屏賓所擅長的攝影風格,也可謂他吃飯的把式、他的天職。「旅行」則描述他為了拍片,幾十年來東奔西跑的晃盪生涯。至於把片頭片尾的鐵道風光兜起來看,「乘著」二字倒成了重點,那爐火純青、總能適時畫龍點睛的鏡頭語言與其說是學習鑽研而來,更像是某名武術奇才隨著時間流逝逐漸開竅,如此自然而然又無法複製的結果。

   也因此與其說本片在探討李屏賓的攝影風格,不如說是賓哥觀察日記,他有一把大鬍子,黝黑的臉加上性感嗓音,結合出一種得道之人的泰然氣勢。好比「功夫旋風兒」講柔道最強的架式謂「自然體」,人家簡簡單單一站,便渾然天成地全無破綻。

   我看「乘著光影旅行」並沒有太大的感動,或許是裡頭擷取的影片我認識的太少,但我沒有忘記「空氣人形」裡透過充氣娃娃身體的光影有多動人。這部紀錄片對我是一個開始,認識到台灣有這麼一位喬峰般的攝影大師,讓我想以之為中心展開相關電影的補完工作,也許就先從「策馬入林」開始吧:)


另,感謝阿潑的贈票。
如有頭痛風濕發燒,保健室阿姨隨時候教。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