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快、帶英國腔的老調--口白人生

某次跨年,我(難得)喝個茫醉,搖頭晃腦與同學揮手然後跨上機車。
沒人攔阻我酒後駕車,想必大家都一樣醉。
我腦子清楚得很,但無法有效控制肉體,平常只花了千分之幾秒送達的神經指令,
現在卻成為這種情形:
「右手催油門。催,再催……好了好了!」「紅燈!紅燈!快煞車……很好,就是這樣。」
對,我在腦裡對自己的身體說話。這是我人生中最接近精神分裂的一刻。

「你這是精神分裂。」心理醫生也這麼對哈洛說。因為他老聽到有人對他說話。
那聲音不是指令,不是要他去做什麼;而是以精準又優美的詞藻描述他的生活。
但最後聲音說:「這時哈洛還不知道,死亡會如此迫在眉睫。」
他大驚抬頭,要問清楚什麼叫「迫在眉睫的死亡」。這是某種病態的玩笑嗎?
像是神諭一般、艾瑪湯普遜帶英國腔的優雅口白沒有回答。
從虛擬的小說,到實際的人生,之間則是口白。
一端是十年都寫不出新書的作家,為了殺死哈洛她抽了一千根煙;
一端是意識到死亡後猛然醒悟的哈洛,他一邊追求新人生,一邊努力找出聲音來源。
「我要活下去。」哈洛(人)說。「你終究得死。」作家(神)說。
這真是個殘酷又淺顯的寓言。

你以為晨起盥洗時私密無比,卻連刷牙次數都被摸得一清二楚;
你盯著女郎美麗的胸脯失神,但這只是安排好的故事轉折(歡喜冤家的那種);
你相信你的人生將由悲轉喜,一本書放在你面前說抱歉這是你的結局:
你將死去。毋庸置疑。

面對死亡從來都不容易。尤其是自己的。
於是「口白人生」用清爽可愛的數據動畫,用輕快動聽的吉他和弦,
用茫然失措時表情教人心碎的大老粗威爾法洛,
用憔悴又歇斯底里、知性蕩然無存的艾瑪湯普遜,
將這個寓言講得乾淨輕鬆。甚至有點太過輕鬆了,就一部描述死亡的電影來說。

那又何妨?
不像虛構的小說需要累積情緒,容易預測。真正出事的那天總是再平常不過了。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口白提醒。)
也許是每早八點十七分的公車。也許是那個風清無雲的跨年夜。
砰。

時間不知道。地點不知道。方法不知道。下一頁或許就是結局。不,說不定下個字就是。
答案很簡單了。
「就去過你自己的生活吧。」達斯汀霍夫曼揮揮手道。
吃點餅乾。跟漂亮的女生搭訕。在公車上讀一本小說。拍拍有時準有時不準的手錶。
人生比虛擬更怪誕,這些小事卻足以拯救我們。
讓我們可以從容笑著面對ㄙ

4 Comments

Say Something